在球王会体育财经与旅游学院,有这样一位学生:她是同学眼中的“全能标杆”,是老师心中的“得力助手”,更是校园里传递温暖的“青春火炬”。她以优异的成绩稳居专业前列,以热忱的服务赢得师生赞誉,以坚韧的品格诠释青春担当。她,就是23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、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杨勤。这个从安陆农村走来的女孩,用行动证明: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,奉献是成长最温暖的注脚。
思想领航:做新时代的追光者
“人生最大的幸运,是在成长路上找到指引方向的光。”杨勤的笔记本扉页上,这句话格外醒目。出生于普通工人家庭的她,自幼目睹父母在生活重压下仍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,外婆和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她懂得“爱与奉献”的真谛。这种朴素的家庭教养,在进入大学后升华为坚定的理想信念。
军训场上,她以“站成标杆”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烈日下的军姿纹丝不动,战术训练时膝盖磨破也坚持到底,最终被评为“军训优秀学员”。当被问及动力来源,她目光坚定:“我想用实际行动证明,新时代青年能吃苦、敢担当。”
作为团学干部,她创新开展“红色财旅颂”“孝道中国匠心筑梦,复兴征程石榴同心”“党史学习”等主题活动,将思政教育融入青年话语体系。在组织“我与国奖有个约定”分享会时,她动情地说:“奖学金不仅是荣誉,更是责任。我们要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,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。”这种思想引领力,让她成为同学们信赖的“精神坐标”。
学业登峰:以勤为径攀书山
清晨的图书馆走廊,总能看到杨勤晨读的身影;深夜的实训室里,常留下她反复打磨项目的剪影。作为班级学习委员,她既是“学霸”更是“领航员”。当被问及保持专业第二、综测第一的秘诀,她笑着展示出密密麻麻的时间管理表:每天划分“黄金学习区”“碎片化积累段”“团队协作块”,将24小时编织成高效网络。
“学习委员不是‘官’,而是服务者。”这是杨勤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她建立“学业帮扶小组”,为后进生定制“追赶计划”;在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备战期间,杨勤深入农村调研。为获取第一手数据,她在田间地头蹲点,白天访谈农户,晚上整理资料。最终,《“酿”出共同富裕新生活》项目斩获省级挑战杯金奖。评审专家赞叹:“从商业模式到社会价值,这个项目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家国情怀。”
逆境花开:将苦难淬炼成钢
荣誉的背后,是鲜为人知的艰辛。父亲劳动能力逐年下降,母亲和奶奶长期服药,妹妹的学费压力......这些重担没有压垮杨勤,反而锻造出她钢铁般的意志。寒假期间,她在武汉餐厅兼职传菜员,手上烫出水泡也咬牙坚持。实习期间,她白天在实习岗位上辛勤值守,业余时间,她自学英语和专业课程,为专升本考试作最后的冲刺;当国家奖学金到账时,她第一时间给家里汇款,附言写着:“爸妈放心,女儿能撑起半边天。”
如今,杨勤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。在云梦县博物馆参观时,她在留言簿上写下:“工匠精神不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责任的担当。”带着“立德立新,乐学乐业”的校训,这个倔强的女孩正以奔跑的姿态,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。
杨勤的故事,是万千职教学子的缩影。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模样: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,又有脚踏实地的担当;既能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,又能在社会需要时挺身而出。她用行动诠释:真正的优秀,不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,更是服务他人的热忱;不仅是奖杯证书的积累,更是精神境界的升华。
在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新时代,这样的青春答卷给予我们深刻启示:当个人奋斗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,当专业技能与品德修养交相辉映,平凡的岗位也能创造非凡的价值。正如杨勤所说:“我愿做一束微光,照亮自己的同时,温暖更多同行的人。”这,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回响。